最近有家长前来铂林眼科咨询,孩子常“斗鸡眼”“斜白眼”是不是什么眼科疾病啊?没错,孩子出现这种症状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患有斜视。斜视的发病率约为1%,好发于婴幼儿,先天性斜视发病于1岁以内,后天性斜视往往发生于2~5岁之间。
斜视不仅可能形成弱视、双眼视异常,并且由于外观的异常可能造成儿童心理发育畸形异常。所以斜视的早期防治,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外观,同时也是防治弱视和双眼视异常的基础,促进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。
家长应从婴幼儿注视的头位以发现斜视或弱视的存在,如婴幼儿喜欢转头用一眼视物则可能有一眼视力异常,如固定把头偏向一侧肩视物,则可能有垂直斜视的存在。一旦发现斜视,应及早到眼科医师处就诊
根据视线偏斜的方向,斜视常分为内斜视、外斜视和垂直性斜视。外斜就是通常所说的“斜白眼”,内斜就是通常所说的“斗鸡眼”。
NO.1什么叫内斜视?有哪些类型?
如果一眼注视目标时,另一眼视线向内偏斜,称为内斜视,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对对眼”。内斜视常发病于婴幼儿时期,应注意与假性内斜视相区别。假性内斜视,是指来自上眼睑的皮肤皱褶遮盖过多的鼻侧巩膜(白眼仁)而造成内斜的外观,由于仅仅是外观并不影响眼睛的功能,所以不需治疗。
内斜视可分为调节性内斜视和非调节性内斜视。
调节性内斜视是婴幼儿过高的远视,为了能够看清楚,眼睛必须使用过度的调节,而过度的调节引起过度的集合,从而产生内斜视。
NO.2什么外斜视?有哪些类型?
如果一眼注视目标是,另一眼视线向外偏斜,称为外斜视,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瞟眼”或“白眼”。外斜视通常在2~4岁发病,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。
如果外斜是间歇出现,也就是在劳累、看远、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,称为间隙性外斜视。如果任何时候都有外斜,并且不能集合(做对对眼),则称为恒定性外斜视。
铂林眼科专家提醒儿童斜视不仅仅是影响视力,对孩子的心里发育造成异常,由于外观的影响,孩子不合群,性格内向、自卑、自闭。所以一定要引起家长重视,及早到正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。